老婆好!
暂未收到16日后的信。
今天谈谈《卿卿如晤》这本书。
作者路易斯(1898-1963)天才作家,在牛津、剑桥教书30年,被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。
《纳尼亚传奇》七部曲作者,基督教护教大师。父母是新教徒,因觉得布道沉闷,在快10岁时母亲去世,失去了快乐,宁静、安慰的生活,埋怨上帝没有垂听他祈求母亲康复的祷告,及受异教及神话影响,14岁丢掉了信仰,成为无神论者,不相信神迹,一直到1931年历经18年,从无神论者归向基督信仰。到1942年日成为家喻户晓基督教演说家。
妻子乔伊是犹太裔美国女作家,出于对信奉犹太教父母严格宗教管制的反叛,鼓吹享乐主义及无神论,后相信马克思主义,看了路易斯的书后,开始接触基督信仰,1952年相遇后一见如故持续通信交流信仰及写作。
1953年乔伊离婚后带了2个小孩到了英国,路易斯给了很多帮助、支持,1956年签证到期,两人假结婚,以帮助乔伊一家不被迫离境。
56年底乔伊查出晚期癌症,此时一直独居的路易斯才意识到,乔伊于他是神所赐珍贵的礼物,57年他们在医院举行婚礼。
这是一桩不被教会、公众、朋友接纳的婚姻,观礼的只有路易斯的哥哥,看护乔伊的修女。
新娘躺在床上,新郎坐在床沿,一起宣读盟誓,向对方承诺“甘苦与共,不论顺逆,不论贫富,不论疾病,健康,相亲相爱,至死不渝。”
乔伊病情奇迹般好转,还行动自如了,路易斯对此神迹到处作感恩见证,讲论“祷告的功效”。
他们异常珍惜举案齐眉的婚姻时光,但三年后因癌症复发去世,临终前,她对他说:“是你让我如此幸福”又说:“我已与上帝和好,有了他的平安。”
路易斯对乔伊感情极深,妻子的离去让他愤怒,为何神不再继续听祷告?为何神刚让他尝到一点恩典。
接下来却给他更大的打击?与其如此,当初不如不让那所谓的“神迹”出现,神岂不是在现猫抓老鼠的诡诈游戏?
进而他开始怀疑神的爱,神为何要让她一生经历那么多苦难?神为何要剥夺他姗姗来迟的美好爱情?神是否就是一个宇宙施虐暴君?他把所有思念和思绪写下来,包括最后他重新平静下来,恢复了对神的信心。
最后形成了本书。
该书是路易斯内心活动的一个历程,有感而发,并非一开始就有计划成书,所以不成体系,也不浅显易懂,为了追求他的心迹,特别是怀疑神后如何恢复信心的,我反复看了,但感觉含糊不清。
看了该书有三个方面印象。
一是路易斯对乔伊的爱令人感动。
他们认识时乔伊37岁,结婚时42岁,她并不算漂亮,之前嫁了一个酗酒,有精神抑郁症,后虽皈依上帝,却仍在外拈花惹草的丈夫,离婚是因为这一次的第三者是她表妹,所以她的生活是残碎不堪的,且有治不好的绝症。
但他们两人都是同类天才,有着共同的兴趣、爱好。在临终前,路易斯说“有一天,当我也躺在床上快不行了,如果你能–如果你得到许可的话–请回来看我。”
乔说“我一定会得到许可的!天堂若不许,想留住我可要费一番功夫;至于地狱若不许,我非把它砸个粉碎不可!那穿彻她全身的意志,比任何感觉都深邃的意志,没有一丁点神话或玩笑的意味。”
当她还活着时,我实际上会把她摆在神的前面;换言之,如果两者有冲突的话。我会做她所喜悦的事,而非他所喜悦的事。
我俩从未把对方理想化过,我俩都尽量不向对方隐瞒什么,我身上大部分败坏的地方,你生前就知道。如果你现在又看到更败坏之处,我会坦然接受。你亦然。指责、解释、嘲笑、原谅,这正是爱情的无数奇迹之一。
它给予两人一种能力,使她能看清爱情的蛊惑,却甘心受之蛊惑。”
“接纳她,乃是接纳她所有的任性,她所有的缺点以及她所有不尽人意的地方,换句话说,接纳她那方正不阿,独立不羁的本色。正是真实的她,才是我在其离世后还深深恋慕着的。”
“对我而言,妻无所不是,她是我的女儿兼母亲,我的学生兼老师,我的臣民兼君王。而且常常千变万化,还是我忠实的同志、朋友、旅伴、战友以及我的女主人。”
“我很高兴你有卡米拉等巾帼女杰的特质,而我能欣赏你的这种特质,你也很高兴。”
“她像一座大花园,一座由众多小花园层层环抱而成的大花园。墙内有墙,篱内有篱。你进入得越深,就越会发现里面更神秘通幽,更芳香馥郁,更生机蓬勃。”
以上是摘录的部分段落,整书中可以看出路易斯对乔伊浓浓的不舍思念。
二是路易斯因为对妻的爱产生的对信仰的质疑令我惊讶,却也引起我的共鸣。
“神在哪里?当你迫切需要他,而所有其他的救助都山穷水尽、无济于事时,你会发现什么呢?一扇当着你的面砰然关闭的门,从里头还传出上门栓–双重门栓–的声音,接着是静寂。”
“当我们一帆风顺时,他俨然存在指挥若定?可当我们四面楚歌时,他反而杳然无踪,爱莫能助?”
“基督身上也曾发生过同样的事,“你为什么离弃我”(太27:46),这我知道,我想我现在的问题并非不再相信神,而是开始相信神也有可恐惧之处,这才是神的庐山真面目。”
老一辈的人会恭顺地说:(这杯苦不能离开我,必要我喝),愿你的意旨成全,多少时候,辛酸悲愤被彻底的恐惧和良善的行为抑制住了,并以此虚掩内心真正的感受。”
“很容易下判断:当我们最需要神时,他却不临现,是因为,神根本就不在–不存在。”
“我一直祈求,神给我印证,让我相信妻逝后也有永恒的生命。然而得不到任何回应,只有深锁的门户,低重的铁幕、茫茫的空无,绝对的零度。“你们求也得不着。”
“她在神手里,我已看够这双手在世间如何待她,对我们的伤害,超出我们最深的惧怕,最坏的设想。难道一离开躯壳,这双手立即变得温柔起来?若神的良善与神会伤害人两属性相互抵牾,要么神不良善,要么神不存在。”
“神没赦免神,把他钉在了十字架,他在临终之言,发现为父的,与他设想的极不一样。一想到祷告最终是徒劳,希望都是假象,便不想再祷告,不再报希望。”
“从他眼光看,残忍是良善的,那说谎也可能是良善的。良善这词变得毫无意义。”
“不幸之事发生在自己身上,现实世界中,与发生在别人身上,想象世界中不一样,自己沉溺悲痛中,表明过去关心世界悲痛是想象出的信心。现才发现我并不相信。”
“出自一个不愿意接受这项事实之人,对于苦难,除了捱忍之外,人实在完全束手无措。”
“神啊,你轻点,轻点,你一月接一月,一周复一周地折磨她那卧在轮椅上的身子。她可是一直披着这一副病体残躯啊,难道你还嫌不够么?”。
“不要给我谈宗教的安慰,我会怀疑你根本不懂。”
路易斯的质疑,有些也是我的质疑,一个如此成功的基督护教大师,有勇气承认质疑信仰,让我惊讶,也感动于他们的真实。
也减轻了我持怀疑的负罪感。书中也讲到这些也是灵命成长的一部分,让我好受了许多。
三是路易斯的回归还是有些模糊,没有对我产生冲击力。
书中讲到前面所写,与其说是理性思考,不如说是情绪发泄。
从中尝到了在痛苦中的人所能尝到的唯一乐趣–反击的乐趣。
当时考虑的仅是怎样最能激怒他及他忠实信徒,一吐胸中块垒,痛快淋漓,一时之间,觉得心情好多了。
几个月后路易斯平静了许多,体力从疲乏中恢复,经10多天阴霾,阳光普照大地,微风拂面,一下对妻思念最淡,对她记忆却最深,似乎愁怀一释除,障隔就挪开了,觉得比从前更怀念她,因为慢慢有了平常心。
感到过分不舍才导致了铁幕与虚无,内心抓狂才导致求问神,致使门在面前怦然关闭。
当你心灵深处只剩呼求声时,神无法搭救你,就像落水的人,狂抓一通,别人怎么帮他?可能正是自己反复的嘶喊,让你听不见想听见的声音。
一旦停止了庸人自扰,开始对神的怜悯良善有所感悟,妻似乎与我处处相遇。
她似乎依然在,宛如从前。神不希望,妻也不希望自己的郁郁寡欢。
丧偶只是婚姻诸多阶段之一,就像蜜月一样,我们需要的是在此阶段好好地,坚定地生活下去,虽然心痛、痛苦也是这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在死者与生者之间的婚姻中,喜乐越多越好。过分强烈的悲恸不但不能使我们与死者紧密相连,反而会切断彼此的关联。
在此情况下妻的形象不再显得惨兮兮,阴沉沉了,回归了最纯然属己的样子。
当转向神心所遇见不再是紧锁的门,转向妻,心遇见的不再是空茫。
最有帮助的是对妻和神持赞美之心,先赞将她赐我的神,再赞神赐我的她,藉着赞美,仍能略微享受到妻和神的同在。
后他与她感受到了一种心灵感应。在译后记中认为借着这心灵感应,也借着对十字架的仰望,路易斯逐渐恢复了对神的信靠,神是爱他的,也是爱她的,一切都会臻至圆满。
他的心终于平静下来,并日益喜乐充盈。并说一种对爱的笃定信靠和风丽日般抚平了他心中的悲恸,这种爱是他对乔伊的爱,也是乔伊对他的爱,这种爱更是被神的大爱所完全充盈。
虽没有提供任何轻松或浪漫的安慰,但神对人类情感终极目的总归还是爱。
说实话,虽然我看出了路易斯的一些回归,我反复看却始终没读出评论的内容。
不知是我太愚笨还是译者对内容有美化和抽象的发挥。
看了这本书,对路易斯的故事非常了解了,对爱,对婚姻,对感情,对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,但对灵修似乎感受收获不是太大。
另这几天在看他写于1940年的《痛苦的奥秘》,也是有些晦涩,但都兴致挺浓地研读。
我现在处于一个奇怪的状态中,对基督教相关书籍我都感兴趣,也很认真学习,并努力想虔诚深入,但又总觉得缺少一些感觉,缺少触动灵魂,天人合一的感觉。这是否说明我不是有缘人呢?
我这周给开心回了信,因曾三寄信没说门牌号,仍寄给了你,因内容也多,分成两封信寄。
上周我打了新冠疫苗,没什么不良反应,就打针手臂肌肉稍有些酸痛,3天就好了。
还有就是8月2日贾律师来见我时因考虑到没什么事了,说暂不用来了,若要见,我写信给你再安排来见。考虑到通信,由于疫情等原因,不一定顺畅,可一个月或一个半月请她来见一下,有否必要,你和她商量定。
我一切都好,不用担心。
爱你!爱你们!
老公
2021.8.10